河南女子流落我市 市救助站助其回家
“妈,你让我们找的好苦啊!我们来接你回家了!”“感谢你们把我妈照顾得这么好,真的太感谢了……”9月5日,在市救助站,来自河南省夏邑县的董某草眼含泪水,对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一再道谢。她的妈妈,离家两年多的蔡某荣在救助站工作人员不懈努力下,终于与家人团聚。
2019年5月29日,一名行走在高速应急车道上的女子被送至市救助站接受救助。“你叫什么名字?记得家在哪里吗?家里都有什么亲人?”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耐心询问女子,女子却一脸茫然,不言不语。
办理好登记手续后,工作人员赶忙带她去洗澡换衣。在站期间,工作人员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头条寻人以及DNA比对、人脸识别等各种途径为其寻找家人,但一直没有结果。
按照规定,2020年,工作人员为其办理了淮北市户口,但是寻亲工作一直没有停顿。今年7月,市救助站按照“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怀着寻亲路上再多一次努力的责任感,再次采集其近照提供给公安机关进行人脸识别。然而,就是这次,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该受助人员与河南省夏邑县程各村62岁的蔡某荣高度疑似。
工作人员随即与河南方面联系,经多方核实,确定该受助人员就是走失2年多的蔡某荣。更让人欣慰的是她有一个幸福的家:一个憨厚老实的丈夫,两个暖心疼人的女儿。其丈夫在一次车祸后家人手忙脚乱之际使得她走失在外。两年多来,他们一家人从未放弃寻找。当得知妈妈就在离家100多公里的淮北市救助站,一家人激动不已。9月5日,过度思念妈妈的两个女儿带着父亲赶到了淮北,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离家两年多,血浓于水的亲情让蔡某荣一家人紧紧拉着手,再也不愿松开。
像蔡某荣这样寻亲成功的案例,在市救助站内经常发生。特别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市救助站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始终坚持学史力行,坚持比用心、比尽责、比服务、比创新,使得许多看似“山穷水尽”的寻亲案例最终都能够“柳暗花明”,让更多的受助对象顺利踏上回家团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