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慈善工作 做兴慈善事业
为深入落实《善行安徽行动方案(2022-2025 年)》(皖民慈社字〔2022〕28 号)文件精神,在全市营造人人可参与、人人愿尽力的浓厚氛围,帮助社区搭建慈善服务平台,培育社区慈善力量,创新“五社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加强慈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按照民政部、省民政厅《关于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通知》要求,制定了新修改《慈善法》学习方案,解读了重点法律条款,使慈善组织知法懂法遵法守法;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宣传慈善理念、慈善活动和慈善人物,上半年,共发布慈善相关新闻信息20余篇,制作宣传海报1000余份,有效提高了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指导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慈善文化进社区”等活动,通过“知识问答”、“文艺演出”“义诊”等形式,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营造了人人关心慈善、人人支持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良好社会氛围。
积极谋划项目,搭建慈善平台。按照省厅《关于打造“社会组织、慈善力量助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的通知》要求,积极筛选报送优秀慈善项目“温馨家园”等4个项目。积极推动《善行安徽行动方案》(2022-2025)见效,深入挖掘社区慈善资源,帮助社区搭建慈善服务平台,培育社区慈善力量,创新“五社联动”机制,全市目前共建立社区(村)基金340家,我市相山区、濉溪县实现社区(村)基金全覆盖。
实施精准救助,彰显慈善实效。近年来,围绕助医、助学、助困、助残等方面,开展了“情暖万家”“大病救助”“贫困学生资助”“特困家庭帮扶”“残疾人关爱”“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孤寡老人”等慈善救助项目10余个,救助困难群众3500余人次,发放救助金50余万元。加强与政府救助政策的衔接,形成救助合力,提高救助效果。
下一步,将围绕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四大领域”,瞄准社区群众关注的焦点、难点和痛点问题,策划实施“五社联动”等系列社区慈善项目。通过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推动供需有效对接,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