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服务 默默守护 方山公墓管理再提升
又是一年清明节即将来临,方山公墓工作人员们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班加点,全力以赴为市民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确保清明祭扫活动安全、文明、有序。
春寒料峭的二月,方山公墓的松柏林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喷砂车间里已经传来机器的轰鸣声。这里是公墓的刻碑车间,每一座墓碑上的文字和图案,都是在这里经过精心雕刻后诞生的。此时刘师傅正站在机器前忙碌着。“刻碑不能有丝毫马虎,每个字、每一笔都要精准无误。”刘师傅心里默念着,这是他多年的工作准则。眼睛紧紧盯着喷砂机的喷头,双手熟练地操作着气压喷枪,调整着喷砂的方向和力度。每一个字的笔画都需要反复雕琢,既要保证清晰,又要避免砂粒对石面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时间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悄然流逝,汗水从他的额头滑落,滴在工作台上。他全神贯注地盯着墓碑,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喷砂机吞吐着花岗岩碎屑,在碑面上游走出流畅的纹路。每一座墓碑都承载着一个家庭对逝者无限的思念,而刘师傅用自己的双手,为这份思念赋予了永恒的形状。
喷砂
站在精密运转的刻字机前,李晨峰的手指在触摸屏上跳跃,将逝者家属发来的手写体转换成二维雕刻路径。“每个笔画都要保留书写时的顿挫”,为保证后续揭字程序的清晰度和便于操作,说话间她已将刻字深浅度调整了三次。隔壁工作间里,党员王兆坤眼神异常专注在刚贴好的冰冷石碑上,用他退伍军人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雕刻着逝者沟壑的生前故事。这里是墓碑制作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揭字。揭字,是将刻好的文字从墓碑表面的保护层中剥离,让每一个笔画清晰呈现,才能保证后期刻出的碑文清晰好看。他深知,这份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他用手指轻轻捏住刀片,沿着字的轮廓一点一点地剥离。每剥离一小块,他都会停下来,仔细检查是否有残留的胶水或碎屑。对残留的物质他会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掉。时间仿佛被拉长,每一秒都充满了专注与细致。每一块碑文上的故事都似落叶归于泥土,生命已化作春泥,滋养下一季的花开。晨曦穿过窗棂,为碑文镀上流动的光。
刻字
揭字
晨雾尚未散尽,昨晚的一场小雪让方山公墓的松针上凝着琉璃似的冰壳。党员孙涛呼出一口白气,看着它在零下五度的空气里碎成冰晶。“墨斗线要拉三遍”、“东偏南15度,错不得”,他用冻得发红的指节叩了叩新到的黑花岗岩碑坯,转头对施工队老张说。为赶在清明节前完成新墓区基础建设、立碑、老墓区改建以及部分年代已久墓地的老化维修,这支队伍已连轴运转三周。日头攀过方山时,新碑终于立稳。孙涛用袖口抹去碑额冰珠,黑花岗岩表面顿时流转出银河似的光泽,那些笔锋转折处的冰碴正在融化,顺着魏碑体沟槽蜿蜒而下,恰似眼泪淌过石刻的皱纹。
墓区施工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公墓的墓碑上,党员刘军已经带领着保洁人员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365天他们日日穿梭在墓区之间,手持扫帚、铲子,认真地清扫着每一寸土地。落叶、纸屑、烟头……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和细节。在他的带动下,保洁人员们也干劲十足,尽管寒风凛冽,但他们的额头上却渗出细密的汗珠。午后,阳光变得柔和起来。刘军又带着大家来到公墓的入口处,准备给墓区栽种树苗,有天竹、红叶石楠、小叶黄杨、针叶女贞等。刘军一边扶着树苗,一边讲解着植树的要点:“树坑要挖得深一点,这样树苗的根系才能更好地生长。”夕阳西下,墓区内的一切都被染上了一层金色。刘军和保洁人员们已经忙碌了一整天,脸上虽然带着疲惫,望着干净整洁的墓区和新栽种的树苗,眼神中却透露出满满的成就感。为使墓区常年四季常青松柏挺立,给逝者和生者一份绿色的守护和慰藉,每年清明节前公墓都要购买栽种新树苗更换枯树苗,今年共栽种新树苗380棵。
栽种树苗
服务大厅的便民窗口亮着灯。前台接待陈守兰正以温和的微笑迎接前来咨询的家属,耐心地介绍着公墓的布局、墓型选择以及相关的流程,声音柔和而亲切,眼神中透露出真诚,耐心地指导事主填写资料,每一项都详细解释,确保事主完全明白。填写完毕后,她又带着参观了墓葬区域,实地感受墓区环境。“这里很安静,也很美丽,我相信您父亲一定会喜欢的。”家属站在静谧整洁绿意盎然的草地上,眼前眼中闪过一丝慰藉。
接待咨询
陈贺是殡仪馆党支部委员,也是方山公墓的负责人,此时他站在一块刻好的石碑前向来咨询清明前立碑的事主说道:“立碑是件大事,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用心办好。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送走咨询的事主他又回到大厅整理起“清明代客祭扫”登记簿,标注出独居老人和失独家庭,在清明节前系上代表着思念的黄丝带。忙完手上的事,他又拿起对讲机,联系墓区现场的孙涛安排统计近期工程进度,不仅要了解每一位家属的需求,还要确保各项工作的安排合理有序,所有施工必须赶在三月中旬全面完工,确保清明节节前的祭扫活动有序进行。他知道,这份工作不仅需要细心和耐心,更需要用心和用情。他和同事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服务宗旨,让每一位前来方山公墓的家属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暮色四合时,方山公墓亮起星星点点的施工灯。刻碑声与松涛和鸣,仿佛时光在石头上凝固成永恒。公墓大厅的灯光依然明亮,墙上“文明祭祀 便民服务”的牌匾下整齐摆放着红色小水桶和叠成豆腐块样的小方巾,映照着新贴的施工进度表。春风掠过新栽的柏树苗,带着青石与汗水的气息,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承诺深深的融进每一道碑痕,融入山河岁月,成为时光长河里永恒的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