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办实事 服务提质惠民生
标准提档,筑牢救助底线。自2025年7月1日起,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772元提高至795元,城市特困供养对象救助基本生活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1004元提高到1119元。2025年1-7月,动态监测低收入人口6.04万人和其他困难群众4.30万人,累计保障城市低保对象8.56万人次、农村低保对象22.90万人次,支出资金1.59亿元,城乡低保覆盖率分别达到0.97%和3.44%。保障特困供养对象5312人,支出保障资金4126.05万元。
优化流程,增强服务质效。为5346名特困人员购买住院护理险,特困人员护理险购买率、理赔率均达100%。为4701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安排照料护理人、照料护理协议签订率达100%。对急难情况“先行救助”“分级审批”,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为789名因病、因灾、因学临时遇困人员提供168.36万元的临时救助金。组织全市443个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开展急难救助450人次23.27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提供助洁、助餐等服务,惠及5万余人次。
强化监督,规范救助管理。持续深入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工作,召开市、县、镇、村四级部署培训会议,开展业务培训715人次。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月活动,提高干部群众政策知晓率。梳理市、县(区)、镇(街道)12345热线电话167个、政风行风热线问题8个,市、县(区)工作人员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实地走访202户、电话抽查529户,就基层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督导。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发现问题线索13个,涉及社会救助不到位方面问题5个,违规享受低保、特困救助待遇8个;已整改6个,正在整改7个,纪检监察部门立案4个、追责1人,尚未移交正在核实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