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救急难”互助社为抓手 筑牢社会治理基石
近年来,淮北市通过建强“救急难”互助社,在缓解群众困境、补充政府救助、凝聚社会力量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市33个镇(街道)443个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覆盖率100%,筹集“救急难”互助社资金1387.13万元,开展急难救助234人次9.259万元。
快速响应突发困境。面对群众因意外事故、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等陷入的突发困境,“救急难”互助社凭借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第一时间启动救助流程。一方面,迅速整合村(社区)集体经济资金、社会捐赠物资等资源,为困难群众送去生活保障物资与应急资金,缓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联动社工、志愿者等力量,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一对一”帮扶,避免因救助不及时导致困境加剧。
多元共治赋能救助。打破政府单一治理模式,激发社会组织、企业、村(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热情,构建“政府+互助社+社会力量”共治格局。对于不符合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标准,但确因突发情况面临生活困难的家庭,通过实地走访核实,根据实际困境制定个性化救助方案,让民生保障不留死角。同时简化“救急难”互助社救助流程,减少审批环节,进一步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络,夯实社会稳定基础。
筑牢基层治理根基。“救急难”互助社在服务群众过程中不断加深居民间的了解与信任,增强社区凝聚力与归属感。同时在开展救助工作时收集困难群众的真实需求与政策反馈,推动救助政策更贴合民生实际,提升政策精准度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