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地名标志牌有“身份证”了
为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深入推进淮北市地名管理体系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近期,淮北市以人民路沿线为试点,聚焦地名管理智慧化转型,制作安装84块二维码地名标志牌,以“数字化”撬动“大升级”,推动地名服务从“静态标识”到“动态管理”的跨越,实现地名信息的智慧化集成,为地名服务注入新动能。
一、采集信息,夯实“数据底座”
为保证二维码地名标志牌所呈现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市民政局组织成立了专业信息采集团队,对人民路沿线政府机关、学校、企业、医院、银行等92家单位逐一走访,详细采集单位名称、联系方式、历史沿革、业务范围等基础信息。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详尽梳理了人民路的历史沿革、建造时间、公共设施、商业网点等基础情况。多措并举,为构建全面实用的地名信息数据库打下坚实基础。
二、赋码入牌,打造“数字身份”
全线条赋码入牌,运用GPS技术、二维码技术,为每一个地名标志牌赋予唯一编码,集各类地名信息为一体,生成含导航定位、单位名称、道路情况等信息的“数字身份证”。充分利用数字宣传阵地,在二维码展示信息中嵌入《地名管理条例》、《民政部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等相关政策,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
三、动态管理,构建标准体系
多元共享,以二维码地名标志牌内容的动态管理为基础,构建标准化体系,是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智能化、精细化水平的关键路径。依托国家地名数据库,以“互联网+”管理模式为保障,实现地名内容的动态更新和多维展示。不仅强化了地名标志牌的导向功能,更通过标准化建设和数字化赋能,构建完善的智慧地名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