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民政局“四措四提”强化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今年以来,淮北市累计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4.53万人次8535.09万元,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型困难家庭人口占城乡低保对象人数比例达10.25%,在库动态监测帮扶低收入人口6.25万人。
制度可及性再提高。修订完善《淮北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淮北市临时救助工作操作规程》,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依申请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对就业后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低保家庭,给予6个月的渐退期;取消临时救助户籍地限制,进一步扩大救助帮扶范围。
救助水平再提升。低保救助标准实现13年连增,城乡低保分别提升7%和4.5%,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我市低保标准的1.3倍同步提升;4781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委托照料服务协议签订率100%,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63%,5492名特困供养人员护理险覆盖率、理赔率均达100%;情满江淮系列“物质+服务”多元化救助帮扶品牌“爱满相城”项目受益群众16000余人次;33个镇(街道)443个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覆盖率达84%,进一步实现“零距离”纾困救急。
救助能力再提质。对于急难型临时救助,镇(街道)、县(区)民政部门可“小金额”先行救助,事后补充说明;将适合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事务性、服务性社会救助工作,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交由社会力量承担;加强443名社会救助协理员建设,提升基层经办能力;全面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依托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等相关机构,建立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受理、转办(介)社会救助申请事项;低保、特困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镇(街道),建立由镇(街道)党(工)委领导、政府(办事处)负责、部门参与的社会救助联审联批制度。将低保、特困办理时限压缩到20个工作日内,取消可以通过政务服务平台查询的相关证明材料,对经济状况核对和入户调查无疑义的救助申请家庭,不再进行民主评议。
智慧救助再提效。依托低收入动态监测平台,每月定期与医保、乡村振兴、残联等10家部门开展数据比对,系统资源库已汇聚各部门共享信息538.60万余条,1162条监测预警已全部处置完毕。建立淮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定期与人社、住建、医保等14个部门建立41项数据信息共享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核对机制,1-3月已累计核对4841户13238人,预警3178户7522人,实现“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走路”,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