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以统一救助帮扶体系破解群众急难愁盼
淮北市民政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探索形成“一个部门动态监测识别、一支队伍统筹实施、一套政策分层分类帮扶”的统一救助帮扶政策体系,有效提升了救助效能与群众获得感。
强化政策创制,完善政策体系。印发《建立统一的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政策体系(试行)》,以“兜底措施更稳固,激发动力更有效”为思路,构建“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统一识别认定低收入人口,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救助帮扶体系,纵向市、县、镇、村四级上下联动和横向部门间的协同联动,实现基层减负和便民利民的统一。
健全工作机制,实施精准救助。简化优化办理流程,将审核认定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严格落实社会救助“一次申请、分类审核认定”机制。优化升级淮北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动态监测低收入人口6.04万人和其他困难群众4.30万人,汇集公安、医保、教育等部门685余万条数据信息,设置56项预警指标,累计核实处置预警信息5407条,为精准救助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持提标扩面,提升保障水平。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困难群众实际需求等因素,科学设定低保标准和总量占比,自2025年7月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分别提高至795元/月、1119元/月。提标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795元/月、754元/月。今年以来,累计保障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1.45万人次,支出1.85亿元;保障特困人员5312人,累计支出4126万元;临时救助1300人次,累计支出2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