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三举措防止困难群众返贫致贫
探索推进“两项政策”衔接并轨。2024年3月选取刘桥、临涣、宋疃3个试点镇深化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9月新增相山区渠沟镇、杜集区朔里镇扩大试点,创新建立“监测体系、标准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责任体系、评估体系”六大体系,推动低收入人口认定标准、认定流程、享受政策、系统功能等方面改革创新,探索建立“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织+慈善”低收入人口帮扶联盟模式和专家服务团帮扶模式,有力推动了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进一步筑牢了困难群众的返贫防线,试点工作受到民政部、省委、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健全完善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线上,淮北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兼容国家防返贫监测信息平台功能,在一个平台内动态监测5类低收入人口和其他困难群众,同时建立民政部门统一认定低收入人口、信息分层管理、因需推送、分类救助、结果反馈的闭环运行机制,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格局。线下,建立镇级低收入人口救助服务中心,设立低收入人口救助服务窗口,明确服务职责、事项和人员;建立覆盖所有农村人口的“集中排查+月度走访+预警核实”动态监测机制,统一低收入人口集中摸排表、入户信息采集表,每年开展一次集中排查,每月开展一次入户走访,每月对预警信息及时进行核实处置。2024年以来,共处置网上预警信息3051条,新增低收入人口32985人、退出9638人。
扩大低收入人口救助范围。印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办法》,强化部门联动,增强工作合力,提升服务质效。将符合条件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低收入人口,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将符合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条件的,由相关部门依规纳入相应救助范围;将刚性支出较大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低收入人口,根据实际需要给予专项救助或实施其他必要的救助措施。2024年以来,累计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对象58.6万人次3.61亿元;4739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委托照料服务协议签订率100%,特困供养人员护理险覆盖率、理赔率均达100%;临时救助困难群众2326人次536.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