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求《淮北市社区治理任务清单》意见的通告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2-02-15 08:57 字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社区治理任务清单>的通知》(厅﹝2021﹞29号)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市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市民政局根据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中排第一位的相关单位)提供的社区治理任务落实举措,结合我市社区治理实际情况,起草了《淮北市社区治理任务清单(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修改意见请于2022年2月24日下午5点前,电话或邮件形式反馈至市民政局办公室。联系人:张劲松;电话:3022318;传真:3898006  邮箱:hbmzbgs@163.com。

 

附件:《淮北市社区治理任务清单》(征求意见稿)


2022年2月15日

淮北市社区治理任务清单(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社区治理任务清单>的通知》精神,高质量推进我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全面提升我市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任务清单。

一、强化党建引领,完善社区治理体系

1.加强党对社区治理工作的领导,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工作有关制度,以小区、楼栋等划分网格,同步成立网格党支部或党小组,健全“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体系,推动党的组织延伸到小区、楼栋,2023年年底前实现应建尽建。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

2.完善社区治理架构,指导县(区)积极搭建区域化党建平台,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和“三报到”等工作机制,推行社区兼职委员制,成立社区党建联盟,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参与基层治理、有效服务群众、凝聚治理合力。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

3.以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换届工作为契机,在实现“一肩挑”比例和交叉任职比例的基础上,抓好新一届“两委”班子成员能力提升。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

4.加强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在县(区)整合社区各类网格的基础上,推动建强网格党组织,健全网格运行机制,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

5.积极推进“红色物业”建设,2022年年底前全面部署推进。健全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四位一体”的工作联动机制。推行社区“两委”成员与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组织开展“提升物业管理群众满意度”专项行动,以党建引领物业管理。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二、健全保障机制,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6.健全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编制“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高质量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结合乡村振兴、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作,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服务网点为补充,优化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布局,大力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十四五”末,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5平方米。以县(区)为单位,规范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统一外观标识,优化功能布局,提高综合服务效能。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

7.大力培育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邻里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立足社区居民实际需求,突出党建精神引领,持续推进社会组织体系建设和品牌建设。鼓励按照相关规定向社区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项目,支持鼓励镇(街道)为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提供资源支持、项目对接等服务。到2023 年,每个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每个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5个社区社会组织。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三、凝聚发展合力,推进社区全面发展

8.推动市、县(区)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本地人才发展规划,完善社区工作者队伍发展体系建设,多渠道拓展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的来源,到2025年,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建立社区工作者岗位薪酬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改善社区工作人员待遇。依托各类资源完善社区工作者培训机制,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

9.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坚持和维护村(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定位,依法厘清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权责边界,完善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切实增强村(居)委会组织民主协商、服务居民群众、动员社会参与的能力。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

10.完善社区服务业发展政策。拓展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方式,鼓励各类社区服务机构参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基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基础条件、人文特色等实际,探索形成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的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模式。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活动,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

11. 依托省、市两级“三社联动”项目及社会工作站建设平台,大力培育扶持社区志愿组织,推动我市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促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为群众参与和接受志愿服务提供便利条件。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文明办、团市委

12.着力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依托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鼓励支持社工机构建立志愿服务队伍,推广“社工+志愿者”模式,开展邻里互助活动,开通志愿服务问题答疑热线,推广使用好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持续做好志愿服务活动记录、活动时长录入、队伍管理常态化管理工作,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委宣传部、团市委

四、深化自我管理,促进社区深度融合

13.深化城乡社区协商。推动新时期基层群众自治向纵深发展,扩大社区协商覆盖范围,保障城乡社区居民民主参与权利。普遍建立具有广泛代表性、平等性的村(居)民协商议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城乡社区协商,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坚持“四议两公开”,注重会前双向互动、反复沟通,确定议事清单,增强协商主题精准性。完善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扎实推进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引导党员、群众广泛参与本区域公共事务决策管理。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下设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作用,鼓励村(居)民委员会下设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卫健委、团市委、市妇联

14.出台《关于建立“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工作室的意见》,选聘“两代表一委员”,建立调解工作室。推进“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扩大实体网点范围,探索建立网上“百姓评理说事点”,充分利用视频服务系统,切实发挥“百姓评理说事点”作用。出台加强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意见,到2025年,全市每个社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阵地。

责任单位:市司法局

1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淮北”主题实践活动,推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借助各类公益平台和社会媒介进行广泛宣传。深入推进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事迹进基层、进社区、营造崇尚先进、学习榜样的浓厚氛围。扎实做好《淮北市实施文明创建工程三年计划》落实工作,指导社区依法制修订、完善村(居)民公约,持续开展移风易俗,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制止餐饮浪费。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

16.深化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经费保障监督考核,持续推动机关警力向派出所下沉,派出所警力向社区前置,确保2022年年底前社区民警占派出所警力比达到40%。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五、筑牢文化阵地,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17.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攻坚,推动县(区)、镇(街道)各级政府落实公共文化建设主体责任,加大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应建未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列出推进任务清单,消除公共文化设施空白点。

责任单位:市文旅体局、市委宣传部

18.结合红色文化,将戏曲中的红色经典用艺术的形式向居民普及并展示。打造“送戏进社区”文化惠民活动特色品牌,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推动“送戏进社区”工作。

责任单位:市文旅体局、市委宣传部

19.做好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出版物补充更新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延伸服务,扎实开展各类形式的全民阅读活动,引导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风尚。举办“五个淮北”主题书画作品展,通过书画艺术记录淮北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新成就,描绘创新淮北、实力淮北、美丽淮北、幸福淮北、效能淮北新蓝图。

责任单位:市文旅体局、市委宣传部

六、发挥科技效能,提高社区智治能力

20.不断提升政务信息化项目初审能力,大力推动相关社会治理信息化项目的开展。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等社会治理信息化项目建设,根据各信息化项目建设需求提供数据资源共享支撑,实现共建共享共治,确保建设效果。

责任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委政法委、市委网信办、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

21.持续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以“互联网+”为创新引擎,以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为重点,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社区治理体系。依托全市智慧社区云平台,进行功能完善并对智慧社区建设进行推广,“十四五”期间选择10-20个社区开展试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体系和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初步实现社区治理的智能化。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数据资源局

22.依托“皖事通办”平台,打造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服务平台体系,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

责任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